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亲近历史,学习四史,
今昔对照,融会贯通。
熟知党史国情,坚定理想信念。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青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出重要论述。2020年“七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中强调,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学思践悟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水平。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也重点指出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教育。
学习“四史”为何如此重要?如何学好这堂“必修课”?弄清这些问题,必须要深刻领悟“四史”中蕴藏的深层意义。
“四史”中蕴藏着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
共产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彻底的革命。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共产主义革命,历经四个重大历史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共产党)领导的,以推翻“三座大山”统治为主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革命;目标是让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就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建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就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使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斗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是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而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不断发展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共产党人革命的彻底性还体现在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它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所以,党不但要与时代共进步,还要引领时代发展的方向,这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应该看到,党员干部毕竟生活在社会中,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信心不足、忘记初心使命,消极、腐败、堕落等因素时刻侵袭党的肌体。这就需要党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近百年来,党在领导人民进行各个阶段伟大革命的同时,都坚持着自我革命的精神,从古田会议思想建党到今天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都一以贯之,其目的在于以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进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
党之所以能够进行自我革命,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党的宗旨的彻底的利他性。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言,共产党人追求的是全世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代表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各个阶段上运动的整体利益,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二是党员人生价值的彻底的利他性。现今党章所规定的党员“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就是经典作家所言的“为人类福利而劳动”价值目标的时代表述,这些概括起来就是“大公无私”四个大字。
“四史”中蕴藏着独立自主的风骨
中国人的革命,总得要中国人来领导”。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不听从任何人的指挥。我们要自己解决自己的事,要按中国的实际情况应用马克思主义。”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解放战争期间,党顶住国际国内“划江而治”的压力,以独立自主的精神,“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气概,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根据中国的国情,独立自主地以“和平赎买”等方式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后,针对苏共领导人试图以对华经济援助和“核保护伞”来换取控制中国的权力,毛泽东同志坚定地表示这“连半个指头也不行”。在中苏关系破裂后,党认为这反而更加坚定了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和拥有自己的核力量,独立自主地实施中国的对外交往和国际战略,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闭关锁国、闭门造车,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物质基础的建立,以及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都为此后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改革开放初期,对于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苏联模式”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时空限制极大,弊端重重,因而有些人把眼光瞄向了“西方模式”。邓小平同志明确告诫:“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正是凭着这股独立自主的理念、精神、风骨,党领导人民粉碎了西方利用我国对外开放政策试图对我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顶住了苏联东欧剧变中西方的舆论压力,坚持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并以快速发展的实际成就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让一些外国思想家、学者改变了“历史终结论”的决断,认同了“中国模式”。这一道路也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时代的特点赋予了独立自主全新的内涵。从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看,“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坚持独立自主,就是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而今,任凭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只要坚定了独立自主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一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我们就一定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史”中蕴藏着严字当头的秉赋
严密的党组织是共产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也是党的重要力量来源。中国共产党是按照列宁主义政党组织建设原则和要求建立起来的。建党初期,党就开始构划自中央到基层的组织建设,并随着规模的扩大而日益完善。在党真正成为全国性政党后,党的五大修改通过的党章首次对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根本组织制度的民主集中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对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进行改编时首次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求,后来拓展成“在每一个工厂、矿山、农村、企业、街道、连队、机关、学校,等等之内,凡有党员三人以上者,即成立党的支部组织”。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党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德才兼备”的原则、“任人唯贤”的方针,还特别重视不同出身、不同年龄、不同区域干部之间关系的调节。在领导班子建设上,党建立起了请示报告制度,创造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党不断完善入党资格、入党手续、关系转移、党员处分,党员的义务和权利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可以说,截至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个政党能像我们党这样有着密切的党群、干群关系,党员与组织的紧密联系,从支部到中央的各级组织连接构成一个精密的网络。
严明的纪律是革命胜利和事业成功的保证。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经验时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没有纪律,现代化建设就不能成功。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同志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治党“宽松软”现象,告诫全党:“我们当前主要的挑战还是党的领导弱化和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不改变这种局面,就会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甚至会断送我们党和人民的美好未来。”他强调要把党的纪律挺在前面:“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坚强有力,特别重视党的纪律建设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严谨的风格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认真”是共产党人的突出禀赋。这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党要求所有的党员、干部,对党忠诚老实;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反对“骑墙派”“老好人”。思想上,求真务实,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党员对党组织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直抒己见,坚决反对无主见的人云我云,或趋炎附势的见风使舵现象。组织上,党员个人无论有无职务,无论职务高低,均需绝对服从组织;领导干部个人事项也必须及时向组织报告。作风上,党员要对党、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干部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等等。这些风格要求贯穿党的建设始终。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历次反官僚主义斗争,其基本精神就是要求党的干部、党和政府机关真心诚意地为人民服务。
“四史”中蕴藏着与时俱进的风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由此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经过40多年的努力,中国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重大变化,如今的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与时俱进,基础在“时”,“时”为“时代”。它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中国、自身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发展态势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判断,进而形成科学的发展战略、有效的方针政策。它要求党在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判断的同时勇于放弃错误的或者不适时宜的认识和举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对世界发展大势的全面分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命题代替“革命和战争”的时代判断,从而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拓宽了现代化建设亟需的科技、资金、人才来源。在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上,党在“不发达社会主义阶段”认识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对党情的认识上,党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自我定位代替了改革开放前党的建设要求,使党很快适应了工作中心转移后的要求,坚持和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核心领导地位。这些创新性发展不但超越新时期之前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也超越了此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论述的内涵。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
与时俱进,关键在“进”,“进”为“进步”。它要求党始终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做到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基于对世界发展时代背景的充分把握,在一直强调“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同时,党按照国际社会各种力量的消长,不断审视人类社会的变革,提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在对中国国情认识方面,根据国家的发展变化及时阐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国内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不断调整国家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在对党情的认识方面,因应时局的变化,不断调整党的建设的总体工作布局,并将“从严治党”的方针发展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和成就证明,党正是在对时代作出正确判断,并且不拘泥于既有的结论,而在继续探索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判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指导下,领导人民取得辉煌成就的。所以,“与时俱进”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四史”中蕴藏着人类解放的情怀
马克思年轻时候就立下宏愿,“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他一生都信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条“我必须不辞艰苦地始终追随我的目的。”列宁在年轻时就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摒弃其他各种学说,因为他坚信“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 就是因为它正确。”在俄国革命艰难时期,列宁相信“我们的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将作为国际社会主义的火炬,作为各国劳动群众的范例而稳固地屹立着。”毛泽东同志走上革命道路后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邓小平同志少年时期就远涉重洋勤工俭学,切身感受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毅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我从来就未受过其他思想的浸入,一直就是相当共产主义的”,“就是想把革命干成功,没有别的任何考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领)老百姓奔好日子。”“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真切地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无限担当,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共产主义运动的创始人和领袖们为人类彻底解放而奋斗一生的事迹和他们的人生格言,影响和教育了无数共产主义者。在通往共产主义的大道上,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人生诗篇。在苏联,布尔什维克战士奥斯特洛夫斯基以自己年轻的生命践行了信仰,“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在和平建设时期,雷锋用他不到22岁的平凡生命创造了不平凡的共产主义精神——雷锋精神。“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人生格言成为无数青年的座右铭。改革开放新时期,共产党员尽管不再用豪情壮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怀,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宗旨。如此观之,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贡献有大小,但只要秉持这种为共产主义事业,为人类彻底解放而奋斗的信念,必将谱写出壮丽的人生诗篇。
新时代针对于青年学子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是“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的重要举措,是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直接方式,更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的关键途径。
通过“四史”的学习与理解,青年学子可以更好地洞察历史,明悉过往,形成科学、完善、系统的历史认知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