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了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评选,我院郭琳琳教师荣获沧州师范学院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郭琳琳(1979-),女,沧州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天津大学工学博士,首批河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天然产物与功能材料创新教学团队”核心成员,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先后荣获沧州师范学院“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师院榜样”“巾帼科研能手”等荣誉称号;河北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核心期刊《材料工程》《航空材料学报》青年编委。
她用心钻研教学,着力提升教学能力。郭老师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恪守职业道德。先后承担化学与化工系多门专业课和实验课教学任务,为河北省一流本科立项建设课程、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仪器分析》课程组核心成员;河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专业专任教师。工作中认真钻研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坚持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教育教学质量和师德修养。曾获学校青年教师讲课大赛理科组“三等奖”,第一届网络课程与多媒体课件比赛理科组“三等奖”;河北省第十五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高等教育组“二等奖”;2021-2023学年连续四学期获评教案或课件优秀,2021-2022年度连续两年被评为师德考核优秀,2021年度被评为年度考核优秀、教学质量考核优秀。
她倾心课程建设,致力打造一流课程。作为河北省一流本科立项建设课程《仪器分析》主讲教师之一,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2021年《仪器分析》课程获批第一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2年仪器分析课程组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积极学习、应用、开发各种教学手段,熟练应用雨课堂、慕课等教学平台和资源。在学习通上建立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线上课程,同时建设了仪器分析课程试题库、可视化教学资源库、思政案例素材库,实现了线上资源与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她在教学内容上,紧跟学科发展,适当引进相关前沿知识,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授课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努力打造金课。
她潜心教学研究,悉力探索思政融入。围绕教学工作和课程建设积极投入教研教改,在《化学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主持主研河北省教育厅等项目5项。深入思考在课程与教学这两个教育创新主战场,如何更新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为核心的现行教育观念;躬身践行将“讲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学堂”。围绕课程思政展开深入探索和实践,参与完成校级教改项目“课程思政内涵融入仪器分析课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研究”,课题“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仪器分析课程融入思政教学研究”2022年获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
她专心科研探索,借力科研反哺教学。科研方面不断突破,提高科研水平。近5年主持完成河北省科技厅、河北省教育厅等课题5项;在研沧州师范学院校内科研基金重点项目1项,沧州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2022年获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该项目为2022年度我校获批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的唯一一个面上项目,项目的立项体现了我校在河北省高校中的竞争力;在研项目经费总计40余万元。关于化工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成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被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予以报道。在高温防隔热材料研究方面,参与天津大学刘家臣教授主持的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研究,撰写并发表的相关论文为项目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撑。科研成果丰硕,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14篇,其中SCI一区1篇,SCI二区2篇,EI检索3篇,非一作SCI论文5篇,累计被引80余次。
科研反哺教学,她在教学中将教师科研整合成教学案例融入仪器分析课程,突出案例的应用性、前沿性,解决了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通过教师科研项目和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让学生更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仪器分析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课程认知度、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角、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她关心团队建设,协力青年教师发展。在做好自身教学、科研的同时,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和职业发展,带领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鼓励他们考博深造提高学历层次,拓宽知识结构;助力青年教师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苗成朋老师被学校推荐读博,已取得博士学位;张金君老师连续3次获评教案、课件优秀。成立“先进复合材料与涂层”科研创新团队,在科研方向、项目申报、论文撰写及发表方面对青年教师尽心尽力传授经验。近三年两位青年教师已主持承担沧州市科技局、沧州市科协等项目4项,指导学生参加省、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项目2项,授权发明专利1件,发表科研论文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篇。
从教19年,在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路上,她笃行不怠,赓续前行;一心求“教”,全力为“师”。